孟小冬,梨园传奇与情感波折

日期: 栏目:明星娱乐 浏览:16

你知道吗?在京剧的舞台上,曾经有一位被誉为“冬皇”的女老生,她的名字叫孟小冬。今天,就让我带你走进她的世界,一起感受这位京剧传奇的魅力。

出身梨园世家,京剧之路注定

孟小冬,原名孟若兰,1908年出生于上海的一个梨园世家。她的祖父孟七出身徽班,擅长文武老生兼武净,父亲、伯、叔也都是京剧演员。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,孟小冬从小就对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走上了从艺的道路。

九岁那年,孟小冬开始向姑父仇月祥学唱老生。十二岁,她在无锡首次登台,十四岁就在上海乾坤大剧场和共舞台与张少泉、粉菊花、露兰春、姚玉兰等名角同台演出,展现出大角风范,取得了不俗的成绩。当时的评论界赞她扮相俊秀,嗓音宽亮,不带雌音,在坤生中已有首屈一指之势。

北上深造,追求艺术巅峰

为了谋求艺术上的发展,1925年,孟小冬离开上海,毅然北上深造。她先后向陈秀华、陈彦衡、孙佐臣、王君直、苏少卿等人请益,钻研谭派艺术。在鉴别比较中,她最终把目标锁定了余派(新谭派)。她认为余派艺术不仅在唱念做表细腻深刻,而且在唱腔方面的三音联用(高音立、中音堂、低音苍),能藏险妙于平淡,更为她所爱。

其实,余叔岩对孟小冬的艺术才华也颇为欣赏。1935年,有人介绍上海一票友拜余叔岩为师,被余一口回绝。介绍人走后,余对身旁的朋友说:“有些人教也是白教,徒费心力。”朋友问:“当今之世,谁比较好呢?”余叔岩回答说:“目前内外行中,接近我的戏路,且堪造就的,只有孟小冬一人!”经过漫长的等待,几经周折,孟小冬终于夙愿得偿,成为余叔岩的关门弟子。

余派传人,京剧舞台的璀璨明珠

孟小冬的表演扮相英俊,嗓音苍劲醇厚,高低宽窄咸宜,中气充沛,满宫满调,且无雌音。她被公认为余派最具影响力的传人,代表剧目有《捉放曹》、《搜孤救孤》、《洪羊洞》、《盗宗卷》、《击鼓骂曹》、《乌盆记》、《空城计》、《珠帘寨》、《御碑亭》、《碰碑》、《鱼肠剑》等。

情感纠葛,人生如戏

孟小冬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。她曾与梅兰芳有过一段恋情。1925年8月,孟小冬结识梅兰芳,合演《游龙戏凤》。1927年,孟小冬以兼祧的名义与梅兰芳成婚。当时梅兰芳已有一妻王明华,另一有平妻福芝芳。1933年,两人分手。

1949年春,孟小冬移民英属香港。1950年,她在香港与杜月笙结为夫妇,与杜月笙结婚后,彻底退出舞台。杜月笙死后,孟小冬独居香港,深居简出,专心教授弟子。

传承京剧,桃李满天下

孟小冬并不随便挑选弟子。只有具有天赋、意志坚强又迷恋艺术的人才能有资格做她的学生。她的弟子有赵培鑫、钱培荣、吴必璋等。她教授弟子极为认真、严格,规定未经她的允可,不能在外面随意吊嗓,更不准在外面唱尚未纯熟的戏。

1967年,孟小冬因亲友均在台湾,为避免孤寂,便由香港转迁到台北定居,闭门静养,由绚烂归于平淡,终其余年。

光阴荏苒,转眼间,孟小冬已近古稀之年。1977年5月26日,一阵剧烈的疼痛袭来,孟小冬与世长辞,享年70岁。她那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传奇人生,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。